English

眼前机会 莫流失

1998-05-0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阳春三月,英国老维克剧团来京演出莎剧《奥赛罗》之前,偶然参加了一些“莎士比亚日”的活动。这是中外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就莎士比亚所做的一次接触和交流。这个机会,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在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出版单位协助下提供的,为期三天。

想不到这个规模不大的集会,开幕式气氛隆重而又热烈。中英官方及主协办单位都有相关人员参加。宣布活动日开始的我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本人就是近年国内已出将出几种莎氏著作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北京大学著名英国语言文学教授李赋宁、英国莎学专家豪兰德、导演唐纳兰德和朗诵指导豪斯曼,以及后两日中英莎学、莎剧专家的报告,简明扼要,颇能醒人耳目。其他活动,诸如英国演员和中国大学生排演莎剧工作间(Workshop)、文艺复兴烛光晚餐、中英文莎剧现场片断演出、莎氏著名悲剧、喜剧、历史剧电影等以及莎剧图片展、莎士比亚及莎学出版物销售等,使整个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其格局与我在英美等国参加类似学术活动的不相上下。

莎士比亚原非我的“小专业”,这次我只是随本所同事去参加第一天开幕式的活动,但离开后余兴未尽,第二天又去听报告和看莎剧电影;可惜的是,去得晚,错过了再次欣赏京剧演员马永安和老维克黑人演员哈伍德《奥赛罗》片断的演出;更可惜的是,看到参加活动的人数,比头一天大大减少,会场显得冷清。晚间放映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和《驯悍记》,场内也没有想象的那样爆满。

笔者孤陋,像这种以学术报告和讨论为主,配合以多种多样文化娱乐的集会,以前只在英美参加过,而出国参加这类活动,通常要费多少周折!僧多粥少,机会难得,首先不知要有多少等待和争取;机会一旦轮到名下,暂且抛开准备论文不提,单单办出国手续、打点行装,即非一朝一夕之功,时间财力方面的花销,也非同小可;旅途上和到达后的食宿交通,又全部得以可观的外钞支持。都是托坚持开放之福,这种原来需要飞越重洋出国参加的交流学习,如今渐渐走入国门,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不用太多的花费,太多的旅程,同样与异国的同行对话切磋,效果并不在出国所得之下,又何乐而不为?既然我们出国并非为学术档案中多添一些记录,更不为单纯游山玩水观光采购,效果大致不差的大好机会,为什么要轻易放弃?

会议组织者说,有些同行确是因为无法交纳会费而不能参加,其实这次会费(连同饭食)普遍反映的确不算太多。假如有关单位掌管财政大权者,真能了解并珍惜这些活动的意义,难道就不能适当拨款、补贴?据我在英美所见,每逢这类活动,尤其是文学、艺术类,除专业人员不算,一些业余爱好者往往也扶老携幼寄款报名,或是驱车临时买票听取部分报告,参加部分娱乐活动,将它当做业余学习或节假日娱乐的一部分,兴致勃勃不亚于看戏听音乐。我们的爱好者难道不能也适当转变观念,在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作些尝试?国情不同,内外有别,有些事不能强求,但是,我还是在此冒昧提个醒儿:有志于学的青年朋友,追求生活情趣的同胞父老,切莫让送到家门口的机会流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